割须弃袍的意思 割须弃袍的读音和出处

  • pào
成语名称:
割须弃袍
成语拼音:
[gē xū qì pào]
成语解释: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成语例句:
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割須棄袍
英文翻译:
come down in the world
成语故事:
割须弃袍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割须弃袍”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G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割掉 胡须 丢掉 外袍 形容 落魄 样子
更多含义:
“割须弃袍”出自《三国演义》,特指曹操在战场为保命割须弃袍的狼狈行为,强调危急时舍弃身份象征以求自保,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及讽刺意味。类似成语如“丢盔弃甲”侧重形容军队溃败时抛弃装备的惨状,不涉及身份伪装。“落荒而逃”与“狼狈而逃”仅描述仓皇逃跑的状态,未体现主动改变外貌的特征。“金蝉脱壳”则强调用计谋脱身,具有策略性,与被迫舍弃尊严的“割须弃袍”形成对比。“抱头鼠窜”突出慌乱逃窜的丑态,但无具体舍弃物品的细节。这些词语虽都涉及逃跑,但“割须弃袍”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具象行为展现身份崩溃,兼具历史典故的厚重感与形象化表达。

“割须弃袍”的单字解释

】: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割须弃袍”的近义词

“割须弃袍”的相关成语

“割须弃袍”的关联成语

“割须弃袍”造句

割须弃袍,一言以蔽之,就是让跟风盘追不上我也.

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吾弃钺丢马而走,岂不留人笑柄?

东海龙王割须弃袍,穿着一身睡衣就撒丫子狂奔,其速度就连刘翔本人也自愧不如.

曹阿瞒割须弃袍小说:汉末之群雄逐鹿。

凉州兵势力虽然大大不如曹军,但是凉州骑兵勇猛善战,马超神勇无双,仅许褚勉强能与之匹敌,韩遂亦非庸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之相不下?U水、赤壁之败。

* 割须弃袍的意思 割须弃袍的成语解释 割须弃袍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