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罪致讨的意思 声罪致讨的读音和出处

  • shēng
  • zuì
  • zhì
  • tǎo
成语名称:
声罪致讨
成语拼音:
[shēng zuì zhì tǎo]
成语解释: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成语出处:
《国语 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成语例句: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朝廷只须遣一旅之师,声罪致讨,不旬日之间,定当传首京师,何足多虑。”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指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聲辠致討
英文翻译:
denounce the guilty and to chastis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声罪致讨”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S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宣布 罪状 讨伐
更多含义:
“声罪致讨”特指公开宣布对方罪行后进行讨伐,强调程序的正当性和舆论先导,如古代帝王出征前发布檄文,属官方正式行为,其他类似词语侧重不同层面,“师出有名”泛指行动具备合理名义,不限于军事,如外交争端,“替天行道”多用于民间自发行为,强调代行天意,如起义军反抗暴政,“吊民伐罪”突出慰问受难百姓与惩治暴君的双重目标,如周武王伐纣,“除暴安良”则侧重维护社会正义,对象多为地方恶势力,可通过法律或武力实现,如清剿土匪,这些词语的差异在于发起主体、行为性质及具体场景,“声罪致讨”更具仪式感与政治权威色彩。

“声罪致讨”的单字解释

】: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1.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致函。致电。致欢迎词。向大会致热烈的祝贺。2.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致力。专心致志。3.达到;实现:致富。学以致用。4.招致;引起:致病。致癌。致残。5.以致:致使。由于粗心大意,致将地址写错。6.姓。7.情趣:兴致。景致。别致。有致。毫无二致。8.精密;精细:细致。精致。工致。
】:1.征伐:征讨。2.探索;研究:研讨。3.索取:向敌人讨还血债。4.请求:讨教。5.招惹:讨厌。

“声罪致讨”的相关成语

“声罪致讨”的关联成语

* 声罪致讨的意思 声罪致讨的成语解释 声罪致讨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