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的意思 声色俱厉的读音和出处

  • shēng
成语名称:
声色俱厉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jù lì]
成语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成语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成语例句:
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繁体字形:
聲色俱厲
英文翻译:
fulminate
成语故事:
声色俱厉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声色俱厉”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声音的成语 中考常考易错成语 人物外貌的成语
成语关注:
声音 脸色 严厉 不满 表现 愤慨 激动
更多含义:
“声色俱厉”强调说话时声音和表情同时严厉,通常带有明显的责备或发怒情绪,如长辈训斥晚辈,该词侧重整体态度的强硬,而“疾言厉色”更突出言辞急促与神色严肃的结合,多用于突发的激烈争执,如上司对下属的错误当场呵斥。“正言厉色”侧重言辞严肃端正,态度庄重,常用于劝诫或教育,如老师批评学生时的正直态度,与“声色俱厉”相比,情绪更克制,不带明显怒意。“横眉怒目”仅描述愤怒的表情,如瞪眼皱眉,不涉及语言内容,而“声色俱厉”涵盖声音与表情双重严厉。“义正辞严”强调道理正确、措辞严肃,如辩论中据理力争,与“声色俱厉”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理”,后者重“势”,即情绪压迫感更强。

“声色俱厉”的单字解释

】: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jù]全;都:百废俱兴。面面俱到。[jū]姓。
】:1.严格:厉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厉色。雷厉风行。3.古又同“”。4.古又同“”。5.古又同“”。6.古又同“癞(lài)”。

“声色俱厉”的反义词

“声色俱厉”的近义词

“声色俱厉”的相关成语

“声色俱厉”的关联成语

“声色俱厉”造句

老校长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小王。

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斥责他一番。

警察声色俱厉地喝住歹徒,要他立即放下武器投降。

她插身进来,讲得声色俱厉,使得经理哑口无言。

警察声色俱厉地喝住鄂徒,要他立即放下武器投降。

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弟弟这次的过错实在无法轻饶,难怪母亲声色俱厉地责骂他。

我和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看到声色俱厉的歹徒,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心吓得碰碰狂跳。

老板声色俱厉的责备把聚集在办公室外的职员们吓坏了。

他发出的命令是坚定的但从不声色俱厉

* 声色俱厉的意思 声色俱厉的成语解释 声色俱厉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