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去矣的意思 大事去矣的读音和出处

  • shì
成语名称:
大事去矣
成语拼音:
[dà shì qù yǐ]
成语解释: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成语例句: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失败
结构类型:
动宾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大事去矣
英文翻译:
the whole scheme has gone to nough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大事去矣”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动宾式成语 高中生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失去 形容 事情 挽回 多指 政权 丧失 国家 灭亡 大事
更多含义:
“大事去矣”强调关键事件失败导致全局崩溃,特指核心环节失控后的必然结局,如《后汉书》中窦融对局势的判断,“大势已去”则侧重整体形势已无法逆转,如苏轼评价历代王朝衰落,“无力回天”突出主观努力无法改变客观趋势,如文天祥抗元失败,“回天乏术”强调客观条件限制下的无能为力,如医生抢救无效,“覆水难收”比喻既成事实无法改变,多用于情感或决策失误,“一败涂地”描述失败程度惨烈,如项羽垓下之围,这些词语都指向失败结局,但“大事去矣”更突出关键转折点的失控引发连锁反应。

“大事去矣”的单字解释

】:[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矣。悔之晚矣。2.表示感叹:大矣哉。

“大事去矣”的反义词

“大事去矣”的近义词

“大事去矣”的相关成语

“大事去矣”的关联成语

“大事去矣”造句

你再不出去将他救了进来,大事去矣!

刺客之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秦舞阳如此,大事去矣!

若听诸军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有,大事去矣

如果咱们存有妥协的念头,便会斗志全消,大事去矣!

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张姑娘心中十分惶急,知道大事去矣!不管落任何人手中,她的下场令她不寒而栗,落在强盗们手中,她不要活了。

一军之主将如果垂头丧气,看在士卒们眼中会有放大效应,军心一散,那便大事去矣

现在在各方面看来,殿下都处于劣势,若是再不占领先机,就大事去矣!

灵助善于卜占,百姓信惑,所在响应,未易可图,若万一战有利钝,则大事去矣

* 大事去矣的意思 大事去矣的成语解释 大事去矣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