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辞伐罪的意思 奉辞伐罪的读音和出处

  • fèng
  • zuì
成语名称:
奉辞伐罪
成语拼音:
[fèng cí fá zuì]
成语解释:
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成语出处:
《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成语例句:
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指讨伐有罪的人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奉辭伐辠
英文翻译: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奉辞伐罪”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大的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严正
更多含义:
“奉辞伐罪”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其强调“奉命”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该成语出自《左传》,特指奉君主或上级之命讨伐有罪者,如《三国志》中孙权“奉辞伐罪”以彰显军事行动的正当性,而“替天行道”侧重以天道名义行事,常见于民间起义或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其行动多出于自发而非官方授权,“师出有名”泛指行动有正当理由,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军事讨伐,如外交谈判、舆论争辩等均可使用,“吊民伐罪”则突出慰问受害百姓、讨伐暴君的双重目的,如商汤伐桀被视为“吊民伐罪”的典范,此外“除暴安良”强调铲除暴徒、保护良民,多用于侠义行为,不涉及政权合法性,而“伸张正义”更抽象,可指法律、道德层面的公正诉求,不特指武力手段。

“奉辞伐罪”的单字解释

】: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奉辞伐罪”的近义词

“奉辞伐罪”的相关成语

“奉辞伐罪”的关联成语

“奉辞伐罪”造句

解放前,他在中学教书,对校长一贯奉辞伐罪,但最后还是被解聘了。

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

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但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

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

* 奉辞伐罪的意思 奉辞伐罪的成语解释 奉辞伐罪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