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地陷的意思 山崩地陷的读音和出处

  • shān
  • bēng
  • xiàn
成语名称:
山崩地陷
成语拼音:
[shān bēng dì xiàn]
成语解释: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成语例句: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山崩地陷
英文翻译:
the mountain falls and the earth gives way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山崩地陷”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三国演义的成语 比喻的成语 三国成语
成语关注:
山岳 大地 塌陷
更多含义:
“山崩地陷”与其他类似成语的区别在于具体意象与使用场景,山崩地陷侧重山体崩塌与地面塌陷的具体灾害,常用于描述自然灾难或重大变故的破坏性结果,如“地震后山崩地陷,村落被毁”,而“天崩地裂”更强调天与地同时崩塌的宏大场面,常比喻局势剧变或巨大声响,如“爆炸声震耳欲聋,仿佛天崩地裂”,相比之下,“地动山摇”突出震动感与摇晃的动态,多用于形容地震或剧烈冲击带来的震撼,如“万马奔腾时地动山摇,气势惊人”,“天塌地陷”则带有天地毁灭的极端意味,多用于夸张表达恐惧或绝望情绪,如“听闻噩耗,他感觉天塌地陷般窒息”,而“山崩地裂”与“山崩地陷”接近,但前者更侧重崩塌瞬间的声响与爆发力,后者更强调塌陷后的结果状态。

“山崩地陷”的单字解释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1.倒塌:土崩瓦解。2.破裂:豆荚崩开了。两人谈崩了。3.被弹(tán)射的物体击中:注意,别崩了眼睛。4.旧指帝王死亡。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1.陷阱。2.掉进;沉下:陷进泥潭。地陷。3.凹下去:两颊深陷。4.设计害人:陷人于罪。5.攻破:冲锋陷阵。6.缺点:缺陷。

“山崩地陷”的近义词

“山崩地陷”的相关成语

“山崩地陷”的关联成语

“山崩地陷”造句

还没等众人惊醒,顿时间又是山崩地陷,只见山壁上射出九道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天雷勾动地火,一声轰鸣似山崩地陷

山崩地陷的威力使人目为之眩,我一只手紧紧抓住石壁,另一只手抱住叶亦心的尸体,不敢稍动,惟恐也随着身后崩塌的山体落下鬼洞之中。

状似三团连环银光,乃聚敛月魄寒精炼成,威力大得惊人,一经爆炸,方圆数百里内山崩地陷,奇冷无比,所有生物全数毁灭,不震成粉碎,也都冻成坚冰,休想活命。

话说这世上本没有神仙,然人们常见电闪雷鸣,火烧四野,山崩地陷,洪水泛滥,一切是天灾或是人祸?未可知也。

再以后,不知又历过多少次浩劫,终于被它守到了又一次巨变,山崩地陷,沧海桑田。

* 山崩地陷的意思 山崩地陷的成语解释 山崩地陷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