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吏缓民的意思 急吏缓民的读音和出处

  • huǎn
  • mín
成语名称:
急吏缓民
成语拼音:
[jí lì huǎn mín]
成语解释: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治国等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急吏緩民
英文翻译:
Urgent officials and slow down the peopl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急吏缓民”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官员 严格 百姓 宽和
更多含义:
“急吏缓民”强调对官吏严格,对民众宽厚,体现治理中的严宽有别,类似词语侧重点不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侧重个人修养,对象为自身与他人,而非吏民关系,“赏罚分明”强调公正,不区分群体,侧重奖惩标准。“宽猛相济”指宽大与严厉政策交替使用,适用于整体治理手段,不特指吏民差异。“刚柔并济”强调手段软硬结合,范围更广,不局限于治理领域。“上严下宽”与“急吏缓民”结构相似,但前者可指上下级关系,后者专指官吏与民众,对象更具体。

“急吏缓民”的单字解释

】: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1.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吏。2.旧时泛指官吏:大吏。酷吏。3.姓。
】:1.迟;慢:迟缓。缓步。缓不济急。2.延缓;推迟:缓办。缓期。这事缓几天再说。3.缓和;不紧张:缓冲。缓急。4.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昏过去又缓过来。蔫了的花,浇上水又缓过来了。
】: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急吏缓民”的相关成语

“急吏缓民”的关联成语

* 急吏缓民的意思 急吏缓民的成语解释 急吏缓民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