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流涕的意思 恸哭流涕的读音和出处

  • tòng
  • liú
成语名称:
恸哭流涕
成语拼音:
[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
恸:哀痛;涕:眼泪。形容极其悲痛伤心
成语出处:
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成语例句:
明·李贽《焚书·李中丞奏议序》:“读之自然恸哭流涕,又不待以痛哭流涕自言也。”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指十分悲痛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慟哭流涕
英文翻译:
Weeping and weeping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恸哭流涕”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T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哀痛 眼泪 形容 悲痛 伤心
更多含义:
“恸哭流涕”与其他类似成语的区别在于情感强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恸哭流涕”中的“恸”指极度悲痛,强调哭声与泪水同时迸发,常用于描述失去至亲或遭遇巨大打击时的哀伤,如“恸哭流涕,哀毁骨立”,而“痛哭流涕”侧重因悔恨或感动而哭泣,如“他痛哭流涕,表示悔改”,两者虽形近,但前者情感更浓烈,后者适用范围更广,“声泪俱下”则强调边哭边诉说,情感与语言结合,如“他声泪俱下地讲述遭遇”,多用于悲愤或控诉场景,“泣不成声”突出哽咽到无法说话,如“她泣不成声,难以继续”,侧重情绪阻塞而非外放,“泪如雨下”仅描述泪水多,如“听到噩耗,她泪如雨下”,情感层次较单一,“涕泗滂沱”强调涕泪俱下的狼狈状态,如“他涕泗滂沱,毫无形象”,但较少用于正式语境。

“恸哭流涕”的单字解释

】:极度悲哀;大哭。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1.眼泪:痛哭流涕。2.鼻涕:涕泪交流。

“恸哭流涕”的反义词

“恸哭流涕”的近义词

“恸哭流涕”的相关成语

“恸哭流涕”的关联成语

“恸哭流涕”造句

收回手来之后,他快步走到还在一边恸哭流涕一边喃喃自语的程咬金跟前,背负着双手,挑了挑眉毛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杨林扔下手中的尖刀,跪在地板上不断的磕头,恸哭流涕,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起初听众们激怒得几将危害他的生命,但他的雄辩终于感动了他们,使他们一个个恸哭流涕地认了罪。

忠烈碑依然在雕刻建造,一名名忠勇士卒被一一安置于一个个墓地中,刘雄带着大军披挂白绫祭拜,有激动悲伤者忍不住恸哭流涕

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待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

* 恸哭流涕的意思 恸哭流涕的成语解释 恸哭流涕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