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梁易柱的意思 抚梁易柱的读音和出处

  • liáng
  • zhù
成语名称:
抚梁易柱
成语拼音:
[fǔ liáng yì zhù]
成语解释:
抚:用手托着;易:更换。传说商纣王手托屋梁,抽换房柱。形容力大无比
成语出处: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成语例句:
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序》:“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抚樑易柱
英文翻译:
Fuliang Yizhu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抚梁易柱”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更换 传说 屋梁 形容 力大
更多含义:
“抚梁易柱”与其他类似成语如“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等均有替换或改变事物本质的含义,但侧重点不同。“抚梁易柱”强调暗中改变关键部分,看似维护实则替换,如表面修缮实则替换核心结构,多用于描述隐秘的实质性变动。“偷梁换柱”侧重以假乱真,用次品替换真品,强调欺骗性。“移花接木”则指将不同事物巧妙结合,手段更隐蔽且可能带有中性或积极意味,如资源整合。“李代桃僵”强调用替代品承担损失,突出牺牲或替罪。“改头换面”仅改变外表而本质不变,与“抚梁易柱”的深层替换形成对比。

“抚梁易柱”的单字解释

】:1.轻轻地按着:抚摩。2.安慰;慰问:抚问。抚慰。3.保护:抚育。4.同“”。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房梁。2.桥:桥梁。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萧衍灭南齐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也称萧梁。为陈所灭。2.五代之一(907—923)。朱温灭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为后唐所灭。5.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1.柱子,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用木、石或钢筋混凝土制成。2.像柱子的东西:冰柱。水柱。

“抚梁易柱”的相关成语

“抚梁易柱”的关联成语

* 抚梁易柱的意思 抚梁易柱的成语解释 抚梁易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