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殉国的意思 捐躯殉国的读音和出处
- 捐
- 躯
- 殉
- 国
- 成语名称:
- 捐躯殉国
- 成语拼音:
- [juān qù xùn guó]
- 成语解释:
- 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 成语出处:
- 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成语例句: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6回:“而战士仅食升斗之余,欲使捐躯殉国,不亦难乎?”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捐軀殉國
- 英文翻译:
- Sacrifice one's body for one's country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捐躯殉国”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人物品质的成语 忠贞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国家 利益 牺牲 生命 献出
- 更多含义:
- “捐躯殉国”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侧重点和使用场景,“捐躯殉国”特指为国家献出生命,强调牺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常用于描述将士或英雄人物在战争中为保家卫国而牺牲,如“文天祥捐躯殉国,气节永存”,而“以身许国”侧重一生奉献国家,未必涉及死亡,如科学家默默奉献亦可称“以身许国”,“为国捐躯”与“捐躯殉国”含义接近,但“殉国”更强调与国家共存亡的悲壮感,“精忠报国”突出忠诚与奉献,未必以生命为代价,如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马革裹尸”专指战死沙场,侧重军人归宿,如“男儿当马革裹尸还”,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源于儒家思想,强调为道德理想牺牲,适用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国家,如“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个人义气。
“捐躯殉国”的单字解释
【捐】: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舍弃生命)。捐躯。2.捐助:捐献。捐钱。募捐。3.税收的一种名称:车捐。上了一笔捐。
【躯】:身体:身躯。七尺之躯。为国捐躯。
【殉】:1.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维护某种事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国。2.殉葬。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捐躯殉国”的反义词
“捐躯殉国”的近义词
“捐躯殉国”的相关成语
“捐躯殉国”的关联成语
捐字的成语
躯字的成语
殉字的成语
国字的成语
捐开头的成语
躯开头的成语
殉开头的成语
国开头的成语
juan的成语
qu的成语
xun的成语
guo的成语
jqxg的成语
捐躯什么什么的成语
捐什么殉什么的成语
捐什么什么国的成语
什么躯殉什么的成语
什么躯什么国的成语
什么什么殉国的成语
* 捐躯殉国的意思 捐躯殉国的成语解释 捐躯殉国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