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枕捶床的意思 捣枕捶床的读音和出处

  • dǎo
  • zhěn
  • chuí
  • chuáng
成语名称:
捣枕捶床
成语拼音:
[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成语解释:
捣:撞击;捶:拳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成语例句: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八回:“真个是捣枕捶床,一夜不曾合眼。”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搗枕搥牀
英文翻译:
pound the pillow and beat the bed ─ spend a sleepless nigh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捣枕捶床”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撞击 拳击 形容 入睡 辗转反侧
更多含义:
“捣枕捶床”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动作细节与情感侧重点不同。“捣枕捶床”特指因极度焦虑或愤懑而捶打枕头、床铺,强调私密空间中的肢体发泄,常与夜间辗转难眠的场景关联,如《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苦闷。相较之下,“捶胸顿足”侧重公开表达悲痛或悔恨,动作幅度更大,常伴随声音宣泄,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哀恸。“怒发冲冠”以夸张的生理反应凸显暴怒,如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侧重情绪的外显震慑力。“撕心裂肺”则强调内心痛苦如器官被撕裂的剧烈程度,多用于形容哭声或呐喊。“咬牙切齿”通过面部表情刻画愤恨,如《水浒传》中鲁智深的神态。这些词语都描绘强烈情绪,但“捣枕捶床”更突出私密环境中的肢体动作,“捶胸顿足”侧重悔恨的肢体语言,“怒发冲冠”强调怒意勃发,“撕心裂肺”侧重痛苦程度,“咬牙切齿”着重面部表情的恨意。

“捣枕捶床”的单字解释

】:1.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捣蒜。捣米。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直捣敌营。2.捶打:捣衣服。3.搅扰:捣乱。捣麻烦。
】: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用拳头或棒槌敲打:捶背。捶衣裳。
】:1.供睡觉用的家具。2.像床的东西:冰床。机床。3.某些东西中起托架、支撑作用的部分:牙床。琴床。4.某些像床的地面、地貌:河床。5.量词。用于被褥等:一床被子。

“捣枕捶床”的近义词

“捣枕捶床”的相关成语

“捣枕捶床”的关联成语

* 捣枕捶床的意思 捣枕捶床的成语解释 捣枕捶床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