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钟的意思 掩耳盗钟的读音和出处

  • yǎn
  • ěr
  • dào
  • zhōng
成语名称:
掩耳盗钟
成语拼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
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例句:
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掩耳盗鐘
英文翻译:
plug one '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掩耳盗钟”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大的成语 春秋成语 Y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捂住 耳朵 比喻 欺骗 百姓 有得 锺者 不可 恐人 遽揜
更多含义:
“掩耳盗钟”与“掩耳盗铃”常被混淆,但来源不同,“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指偷钟时掩耳自欺,强调掩盖真相却暴露愚蠢,而“掩耳盗铃”更侧重自我欺骗的行为,两者核心含义相似但用词有别。与“自欺欺人”相比,“掩耳盗钟”更具画面感,以具体动作隐喻抽象心理。类似成语如“一叶障目”强调被局部现象蒙蔽,忽略整体,“掩耳盗钟”则突出主观刻意隐瞒。此外,“讳疾忌医”与“掩耳盗钟”都涉及回避问题,但前者侧重拒绝面对错误,后者侧重掩盖错误本身。而“此地无银三百两”与“掩耳盗钟”均含欲盖弥彰之意,但前者通过矛盾行为暴露真相,后者通过荒诞动作凸显愚蠢。这些成语虽同属自欺范畴,但场景侧重和表达方式各有差异。

“掩耳盗钟”的单字解释

】:1.遮盖;掩蔽:掩口而笑。掩人耳目。掩着怀(上衣遮盖住胸膛而不扣纽扣)。2.关;合:掩卷。虚掩着房门。3.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手被门掩了一下。4.乘人不备(袭击、捕捉):掩杀。掩捕。
】: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钟。座钟。闹钟。3.指钟点、时间:六点钟。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4.(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5.姓。6.同“”。

“掩耳盗钟”的近义词

“掩耳盗钟”的相关成语

“掩耳盗钟”的关联成语

* 掩耳盗钟的意思 掩耳盗钟的成语解释 掩耳盗钟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