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夷的意思 放诸四夷的读音和出处

  • fàng
  • zhū
成语名称:
放诸四夷
成语拼音:
[fàng zhū sì yí]
成语解释:
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
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结构类型:
动宾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放諸四夷
英文翻译:
Put all the foreigner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放诸四夷”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四的成语 动宾式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放逐 四夷 民族 蔑称 四方 边远 地区
更多含义:
“放诸四夷”特指将人或事物驱逐至边远地区,强调地理上的疏离与边缘化,多用于古代刑罚或文化排斥语境,如“放诸四裔,不与同中国”,其他类似词语侧重点各有不同,“流放边疆”侧重政治惩罚,突出强制迁移至边境,“发配充军”强调发配至军队服役,带有军事色彩,“贬谪边地”侧重官员降职至偏远地区,含仕途失意之意,“投闲置散”泛指安置于无关紧要的职位,不强调地理距离,“驱之门外”仅表达驱逐行为,未指明具体去向,“弃如敝屣”强调轻视抛弃,不涉及空间位移。这些词语均含排斥或疏远之意,但“放诸四夷”更突出文化或地理上的边缘化属性。

“放诸四夷”的单字解释

】:1.解除约束,使自由:释放。放虎归山。把俘虏放回去。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放学。放工。3.放纵:放任。放声高歌。放言高论。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放牛。放羊。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放逐。流放。6.发出:放枪。放光。放冷箭。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7.点燃:放火。放爆竹。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放债。放款。9.扩展:放大。放宽。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10.姓。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放诸四夷”的近义词

“放诸四夷”的相关成语

“放诸四夷”的关联成语

* 放诸四夷的意思 放诸四夷的成语解释 放诸四夷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