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罴之力的意思 熊罴之力的读音和出处

  • xióng
  • zhī
成语名称:
熊罴之力
成语拼音:
[xióng pí zhī lì]
成语解释:
熊罴:猛兽。指强大的势力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熊罴之力
英文翻译:
Bear's bes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熊罴之力”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X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猛兽 强大 势力
更多含义:
“熊罴之力”侧重形容勇猛威武的力量,常用来赞美勇士或军队的刚强气势,如“熊罴百万”,带有威严与震慑感,“九牛二虎之力”强调耗费极大体力完成具体事务,如“搬动重物需九牛二虎之力”,侧重力量消耗的量化表达,“力能扛鼎”突出力量超越常人极限,如项羽“力能扛鼎”,暗含承担重任的魄力,常用于历史人物评价,“拔山盖世”以夸张手法表现力量震撼天地,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多用于英雄气概的渲染,“虎背熊腰”直接描绘体格健硕的外形特征,而“熊罴之力”更侧重内在力量的爆发感,“孔武有力”则简洁描述身体强壮状态,缺乏比喻色彩。

“熊罴之力”的单字解释

】:1.哺乳动物,头大,尾巴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趾端有带钩的爪,能爬树。主要吃动物性食物,也吃水果、坚果等。种类很多,如棕熊、马来熊、黑熊。有的地区叫熊瞎子。2.(Xióng)姓。3.斥责:挨熊。熊了他一顿。4.怯懦;能力低下:你也真熊,一上阵就败了下来。
】:熊的一种。即棕熊。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熊罴之力”的相关成语

“熊罴之力”的关联成语

* 熊罴之力的意思 熊罴之力的成语解释 熊罴之力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