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马文章的意思 班马文章的读音和出处

  • bān
  • wén
  • zhāng
成语名称:
班马文章
成语拼音:
[bān mǎ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成语例句:
〖示例〗班马文章由夙慧,庾鲍诗句实前缘。 ★清 刘璋《飞花艳想》第二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指优秀文章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班馬文章
英文翻译:
Banma articl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班马文章”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马的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史学家 泛指 相比 文章
更多含义:
“班马文章”特指汉代史学家班固与司马迁的著作,强调史传文学的严谨与叙事功力,班固的《汉书》重典章制度,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刻画见长,二者并称“史汉”,后泛指史传类经典,其他类似成语多指向不同领域或时代,如“韩柳欧苏”指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侧重散文成就与古文运动,“李杜”专指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凸显唐诗浪漫与现实的交融,“屈宋”则聚焦战国屈原与宋玉的楚辞创作,以辞赋华丽与抒情性为特色,此外,“元白”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强调通俗平易的诗风,“苏黄”代表北宋苏轼、黄庭坚,突出宋诗理趣与学问化倾向,这些并称均以代表人物及其文体特色为核心,但“班马文章”独树一帜,专精于史学传统与叙事笔法,与文学创作类并称形成分野。

“班马文章”的单字解释

】:1.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大班。作业班。进修班。2.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班。晚班儿。值班。日夜三班。3.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隶属于排。4.旧指戏班,也用于剧团的名称:班规。搭班。三庆班。5.a)用于人群:这班姑娘真有干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你搭下一班飞机走吧。公共汽车每隔四分钟就有一班。6.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班车。班机。7.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8.姓。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班马文章”的相关成语

“班马文章”的关联成语

* 班马文章的意思 班马文章的成语解释 班马文章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