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之物的意思 盗跖之物的读音和出处

  • dào
  • zhí
  • zhī
成语名称:
盗跖之物
成语拼音:
[dào zhí zhī wù]
成语解释: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成语例句:
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用于赃物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盗蹠之物
英文翻译:
A stolen paw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盗跖之物”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D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人名 传说 起义军 领袖 封建社会 坏人 物品 盗贼 抢劫 东西
更多含义:
“盗跖之物”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物,强调来源的非法性,典故出自《庄子》中盗跖的传说,带有文学色彩和贬义。类似成语如“不义之财”侧重财富的道德属性,强调获取方式违背道义,适用范围更广,包括欺诈、剥削等行为。“横财”指意外获得的钱财,中性或略带贬义,未必涉及违法。“赃物”是法律术语,特指犯罪所得,强调司法属性。“巧取豪夺”强调手段的强硬与狡诈,侧重过程而非结果。“盗跖之物”与其他词语相比,更突出典故渊源和文学性,常用于比喻性表达,而非具体描述现实中的财物。

“盗跖之物”的单字解释

】: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1.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2.脚掌。3.践;踏。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盗跖之物”的相关成语

“盗跖之物”的关联成语

* 盗跖之物的意思 盗跖之物的成语解释 盗跖之物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