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兼武的意思 秉文兼武的读音和出处

  • bǐng
  • wén
  • jiān
成语名称:
秉文兼武
成语拼音:
[bǐng wén jiān wǔ]
成语解释:
犹言能文能武。
成语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褒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本事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秉文兼武
英文翻译:
To uphold both culture and martial art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秉文兼武”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犹言 能文能武
更多含义:
“秉文兼武”强调同时具备文学与军事才能,侧重能力上的均衡兼备,常用于形容人既通晓文事又擅长武略,如古代将领或全才型人物,“秉”与“兼”突出主动掌握的特质,与之类似的“文武双全”更侧重两者的完美结合,常用于直接赞美,适用范围更广,“能文能武”则偏口语化,强调实用技能而非深层修养,“文韬武略”专指谋略与军事才能,不涉及具体实践,而“智勇双全”聚焦智慧与勇气的结合,与文武才能无直接关联,此外,“出将入相”体现官职与能力的双重高度,与“秉文兼武”相比,更强调社会地位而非个人素养。

“秉文兼武”的单字解释

】:1.拿着;握着:秉笔。秉烛。2.掌握;主持:秉政。3.古代容量单位,合16斛。4.姓。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秉文兼武”的反义词

“秉文兼武”的近义词

“秉文兼武”的相关成语

“秉文兼武”的关联成语

* 秉文兼武的意思 秉文兼武的成语解释 秉文兼武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