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胡涂的意思 胡里胡涂的读音和出处

成语名称:
胡里胡涂
成语拼音:
[hú lǐ hú tú]
成语解释:
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成语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 新药》:“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成语例句:
孙犁《我的史部书》:“别人给胡里胡涂地卖去一部分,留下的还是不少。”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定语;指人的头脑或印象
结构类型:
复杂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胡裏胡涂
英文翻译:
confused in one 's thinking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胡里胡涂”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复杂式成语 ABAC式的成语 高中生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形容 不明 事理 事物
更多含义:
“胡里胡涂”是“糊里糊涂”的变体,强调思维混乱或认识模糊,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理解不清的状态,如“他糊里糊涂地答应了”。类似词语各有侧重,“稀里糊涂”侧重马虎、随意,如“稀里糊涂完成了任务”。“浑浑噩噩”强调精神萎靡或生活混沌,如“浑浑噩噩度日”,带有长期消极感。“不明不白”突出逻辑或因果关系的缺失,如“钱花得不明不白”。“莫名其妙”强调事物本身的不可理解性,如“他莫名其妙发火”。“一知半解”特指认知浅薄却不自知,如“对理论一知半解”。这些词语在描述认知状态时,“糊里糊涂”侧重整体性混乱,“稀里糊涂”强调随意性,“浑浑噩噩”带有颓废色彩,“不明不白”聚焦因果关系缺失,“莫名其妙”突出反常性,“一知半解”揭示认知缺陷。

“胡里胡涂”的单字解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7.姓。

“胡里胡涂”的反义词

“胡里胡涂”的近义词

“胡里胡涂”的相关成语

“胡里胡涂”的关联成语

“胡里胡涂”造句

为什么这样我们也不清楚,我们只是胡里胡涂地接受这个事实。

人的一生就这样胡里胡涂地度过吗?

玛莉阿姨胡里胡涂的,她总是忘东忘西。

最后只能是胡里胡涂、一无所获地结束了这门课程。

胡里胡涂地过完一生,而不知其所以为然。

世间少年男子,大都有过如此胡里胡涂的一段初恋,当时为了一个姑娘废寝忘食,生死以之,可是这段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日后头脑清醒,对自己旧日的沉迷,往往不禁为之哑然失笑!金庸 

在一般人看来,它似乎是一个估计错误、部署混乱、临事怯懦和胡里胡涂的突出实例.

* 胡里胡涂的意思 胡里胡涂的成语解释 胡里胡涂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