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目时艰的意思 蒿目时艰的读音和出处

  • hàng
  • shí
  • jiān
成语名称:
蒿目时艰
成语拼音:
[hàng mù shí jiān]
成语解释: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成语例句:
先本是台湾的臬台,因蒿目时艰,急流勇退,威毅伯笃念故旧,派了这个清闲的差使。(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对时局忧虑不安
结构类型:
动宾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蒿目時艱
英文翻译:
survey the country 's situation with concer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蒿目时艰”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动宾式成语 庄子的成语 H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极目远望 艰难 局势 时事 不安
更多含义:
蒿目时艰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与语境,蒿目时艰强调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无力感,常带有文人或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关怀与无奈,如《庄子》中的典故,忧国忧民则更广泛地体现对国家与民众的关切,情感更积极,常与行动挂钩,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居安思危侧重在安定中预见危机,强调预防心态,如《左传》中“思则有备”,民不聊生直接描述百姓生活困苦的状态,不带主观情感色彩,多用于客观陈述,如《史记》中“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多事之秋则单纯指时局动荡的阶段,强调时间特征而非情感,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乖命蹇侧重个人命运不顺,与时代关联较弱,如《西厢记》中“时乖不遂男儿愿”,生灵涂炭与民不聊生类似,但更强调灾难性后果,如《晋书》中“生灵涂炭,社稷丘墟”。

“蒿目时艰”的单字解释

】: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如青蒿、茵陈蒿等。均可供药用。
】: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困难:艰苦。艰深。物力维艰。

“蒿目时艰”的相关成语

“蒿目时艰”的关联成语

“蒿目时艰”造句

沐苍薇跟随在洪夜身旁,玉惨花愁的她蒿目时艰,那双有神的明眸泛起无尽愁色。

凌水清蒿目时艰,白皙的脸庞被血光粉饰得通红,那纤细玉手紧捂住长剑,这阵势绝对比之前的‘凝血轮回阵’还要强大!“传说中的‘血幽困天阵’?”。

在落霞峰的顶峰处,一群人卓立在古力落下山崖的缺口处,带头的人面色凝重,似乎内心蒿目时艰,双眼很小却不失威严,嘴唇很厚,如牛唇一般,此人便是黄中天。

一路上,程枫见到不少的精灵在家里面钻研书籍、音乐、手中品等东西,不禁哑然,精灵族先如今蒿目时艰,这些精灵不去修炼,居然还有这些心思。

* 蒿目时艰的意思 蒿目时艰的成语解释 蒿目时艰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