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餗之衅的意思 覆餗之衅的读音和出处

  • zhī
  • xìn
成语名称:
覆餗之衅
成语拼音:
[fù sù zhī xìn]
成语解释: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成语出处:
《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覆餗之衅
英文翻译:
A quarrel of repetition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覆餗之衅”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F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食物 坏事
更多含义:
覆餗之衅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语义侧重点和典故背景,覆餗之衅出自《周易·鼎卦》,原指鼎足折断导致食物倾覆,后比喻因力不胜任或疏忽而败事,强调因能力不足或失职引发祸患,后果严重,与之近义的“不胜其任”仅强调能力不足无法承担职责,不涉及后果,而“绠短汲深”侧重能力与任务要求不匹配,以短绳打深井为喻,多用于自谦,不强调过失,此外,“玩忽职守”直接指向工作态度问题,突出故意或懈怠导致的失职,与覆餗之衅的“能力不足”有所区别,“螳臂当车”则强调不自量力,盲目挑战强敌,与覆餗之衅的“失职败事”侧重点不同,覆餗之衅更突出因个人缺陷导致的系统性失败,隐含警示意味。

“覆餗之衅”的单字解释

】: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古代指鼎中的食物,后泛指美味佳肴:“奇珍异味天庖餗。”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嫌隙;争端:寻衅。挑衅。2.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覆餗之衅”的近义词

“覆餗之衅”的相关成语

“覆餗之衅”的关联成语

* 覆餗之衅的意思 覆餗之衅的成语解释 覆餗之衅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