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愦觉聋的意思 警愦觉聋的读音和出处

  • jǐng
  • kuì
  • jué
  • lóng
成语名称:
警愦觉聋
成语拼音:
[jǐng kuì jué lóng]
成语解释: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指唤醒糊涂麻木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警憒覺聾
英文翻译:
Be alert and deaf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警愦觉聋”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声音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发出 很大 声音 昏聩 觉醒 耳聋 感知 比喻 语言 文字 唤醒 糊涂 麻木
更多含义:
“警愦觉聋”应为“振聋发聩”,指用言语或文字唤醒麻木糊涂的人,强调强烈的震撼力,其他类似成语侧重点不同。“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见解使人醒悟,侧重内心的豁然开朗。“当头棒喝”原为禅宗用语,现指严厉警告或促人醒悟,带有警示意味。“发人深省”强调启发思考,不强调力度。“晨钟暮鼓”比喻使人警醒的言语,侧重持续影响。“震耳欲聋”仅描述声音大,无唤醒之意。“豁然开朗”强调思路突然畅通,不涉及外界刺激。这些词语都含启发之义,但“振聋发聩”更突出用强烈方式唤醒麻木者,其余或侧重顿悟,或强调警示,或描述持续影响,需根据语境选择。

“警愦觉聋”的单字解释

】:1.戒备:警惕。警戒。2.(感觉)敏锐:机警。警觉。3.使人注意(情况严重);告诫:警报。警告。警世。惩一警百。4.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警。报警。5.警察的简称:民警。武警。交通警。6.姓。
】:糊涂;昏乱:昏愦。愦乱。
】:[jué]1.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觉。知觉。触觉。视觉。觉察。2.醒悟:觉悟。觉醒。“觉今是而昨非”。[jiào]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觉。睡了一大觉。
】: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聋哑。耳聋眼花。

“警愦觉聋”的近义词

“警愦觉聋”的相关成语

“警愦觉聋”的关联成语

* 警愦觉聋的意思 警愦觉聋的成语解释 警愦觉聋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