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影敛迹的意思 避影敛迹的读音和出处

  • yǐng
  • liǎn
成语名称:
避影敛迹
成语拼音:
[bì yǐng liǎn jì]
成语解释: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
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指隐藏自己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避影斂跡
英文翻译:
Keep away from the shadow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避影敛迹”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隐蔽 起来 不露 形迹
更多含义:
“避影敛迹”指刻意隐藏行踪,避免被人注意,强调主动收敛行为,减少存在感,常用于因避嫌或避祸而自我约束的语境,如“他为人低调,避影敛迹,不愿卷入是非”。“销声匿迹”侧重彻底消失,不再公开活动,如“那位明星退圈后便销声匿迹”。“隐姓埋名”特指隐瞒真实姓名与身份,如“为躲避追杀,他隐姓埋名十余年”。“韬光养晦”强调隐藏才能,积蓄力量,如“他蛰伏期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退避三舍”源于典故,指主动退让回避冲突,如“面对挑衅,他选择退避三舍”。“深居简出”仅描述减少外出,不强调主观意图,如“老人患病后深居简出,极少见客”。这些词语均与隐藏、躲避有关,但行为动机、实施方式及侧重点存在差异。

“避影敛迹”的单字解释

】: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1.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3.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4.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避影敛迹”的近义词

“避影敛迹”的相关成语

“避影敛迹”的关联成语

* 避影敛迹的意思 避影敛迹的成语解释 避影敛迹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