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不闻的意思 闻所不闻的读音和出处

  • wén
  • suǒ
  • wén
成语名称:
闻所不闻
成语拼音:
[wén suǒ bù wén]
成语解释: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道理、内容等
结构类型:
动宾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聞所不聞
英文翻译:
have never even heard of it
成语故事:
闻所不闻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闻所不闻”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动宾式成语 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相同的成语 W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听到 形容 事物 希罕
更多含义:
“闻所未闻”与其他类似成语或词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语义侧重点和使用场景,“闻所未闻”强调所听到的事情极其罕见或新奇,超出一般认知,如“他讲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奇事”,侧重信息本身的新奇性,“前所未闻”则更强调时间维度上的首次出现,如“这种技术是前所未有的突破”,突出“历史上第一次”,而“见所未见”将侧重点转移到视觉层面,如“展览中出现了许多见所未见的文物”,强调肉眼观察的新鲜感,“骇人听闻”带有负面色彩,专指令人震惊的恶劣事件,如“这起案件的情节骇人听闻”,突出事件的严重性与恐怖性,“耸人听闻”则多用于描述故意夸大或捏造的消息,如“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眼球”,暗含主观编造的意味,相比之下,“闻所未闻”既可描述客观存在的新奇事物,也可用于中性或略带褒义的语境,而“前所未闻”“见所未见”更偏向中性陈述,“骇人听闻”“耸人听闻”则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闻所不闻”的单字解释

】: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闻所不闻”的反义词

“闻所不闻”的近义词

“闻所不闻”的相关成语

“闻所不闻”的关联成语

* 闻所不闻的意思 闻所不闻的成语解释 闻所不闻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