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孺子的意思 黄口孺子的读音和出处
- 黄
- 口
- 孺
- 子
- 成语名称:
- 黄口孺子
- 成语拼音:
- [huáng kǒu rú zǐ]
- 成语解释:
-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 成语例句:
- 似你这等黄口孺子,定然不认得,吾是西歧大将军南宫适。(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 感情褒贬:
- 贬义成语
- 成语词性: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黄口孺子
- 英文翻译:
- a suckling babe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黄口孺子”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史记的成语 H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黄口 儿童 小孩子 常用 讥讽 年幼 无知
- 更多含义:
- “黄口孺子”专指年幼无知的孩童,侧重年龄小与心智不成熟,黄口原指雏鸟的喙,后借代儿童,孺子即幼童,整体偏书面化,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称陆逊为“黄口孺子”,强调其资历浅,其他类似词语各有侧重,“乳臭未干”含明显贬义,突出幼稚与不成熟,常用于嘲讽,如“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什么”,“初出茅庐”指刚接触社会的年轻人,中性或略带褒义,暗示潜力,如“初出茅庐的设计师作品惊艳”,“少不更事”强调缺乏人生经验,未必特指年龄小,如“年轻人少不更事难免犯错”,“毛头小子”口语化,突出性格莽撞,如“毛头小子做事不稳重”,这些词均涉及年轻与经验不足,但语境、情感色彩及侧重点不同,需根据表达需求选择。
“黄口孺子”的单字解释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孺】:小孩儿;幼儿:妇孺。孺子。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黄口孺子”的近义词
“黄口孺子”的相关成语
“黄口孺子”的关联成语
黄字的成语
口字的成语
孺字的成语
子字的成语
黄开头的成语
口开头的成语
孺开头的成语
子开头的成语
huang的成语
kou的成语
ru的成语
zi的成语
hkrz的成语
黄口什么什么的成语
黄什么孺什么的成语
黄什么什么子的成语
什么口孺什么的成语
什么口什么子的成语
什么什么孺子的成语
“黄口孺子”造句
对于那些满街飞的黄口孺子我们应给更多的教育帮助。
谁知道,不过别忘了,黄口孺子往往能说出至理名言。
黄口孺子,口无遮拦,不必与他为难!
随意一翻,便是名篇,而眼前的这一篇,更是黄口孺子都能诵读的。
刘备一丧家之犬,孙权一黄口孺子。
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微臣只不过一介黄口孺子,在京中孤立无依,幸赖有陛下百方庇护方得无事。
那孙权小儿当真是昏庸之之极,竟然用这黄口孺子为帅,真不知当初他信用周瑜的精明哪里去了。
黄口孺子,竟敢用诡计伤我前锋,本将定不饶你,束手就擒吧。
黄口孺子,也敢妄言助我等一臂之力,笑话。
* 黄口孺子的意思 黄口孺子的成语解释 黄口孺子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