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之兴的意思 龙阳之兴的读音和出处

  • lóng
  • yáng
  • zhī
  • xìng
成语名称:
龙阳之兴
成语拼音:
[lóng yáng zhī xìng]
成语解释: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指男妓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龍陽之興
英文翻译:
The rise of dragon and Yang
成语故事:
龙阳之兴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龙阳之兴”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L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嗜好 雅兴 男色 得宠 喜好
更多含义:
“龙阳之兴”特指古代男性间的情感关系,典故源自战国时期魏王与龙阳君的故事,侧重描述君臣间特殊情谊,具有历史特定性,其他类似成语如“断袖之癖”出自汉哀帝与董贤典故,强调帝王对男宠的偏爱,常隐含身份差异,“分桃之爱”源于卫灵公与弥子瑕分桃而食的传说,多指短暂恩宠或逾矩行为,更侧重私密互动,此外,“安陵之好”出自楚共王与安陵君,侧重忠诚与宠幸的交织,而“余桃啖君”则强调情感变迁与恩宠消退,这些成语皆以历史人物为背景,但具体情节与情感侧重不同,现代词汇如“同志”“男风”等则更为直白或泛化,缺乏典故色彩。

“龙阳之兴”的单字解释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阳二气。2.太阳;日光:阳光。阳历。阳坡。朝阳。向阳。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4.凸出的:阳文。5.外露的;表面的:阳沟。阳奉阴违。6.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阳宅。阳间。阳寿。7.带正电的:阳电。阳极。8.指男性生殖器。9.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xīng]1.兴盛;流行:复兴。新兴。现在已经不兴这种式样了。2.使盛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开始;发动;创立:兴办。兴工。兴利除弊。百废俱兴。4.起;起来:晨兴(早晨起来)。夙兴夜寐。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兴胡说。6.或许:明天他也兴来,也兴不来。7.姓。[xìng]兴致;兴趣:豪兴。助兴。败兴。雅兴。游兴。

“龙阳之兴”的近义词

“龙阳之兴”的相关成语

“龙阳之兴”的关联成语

* 龙阳之兴的意思 龙阳之兴的成语解释 龙阳之兴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