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
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452个)
-
221
面墙而立
- 成语拼音:
- miàn qiáng ér lì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 成语出处:
-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
222
鸣琴而治
- 成语拼音:
- míng qín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成语出处:
-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
223
扪虱而谈
- 成语拼音:
- mén shī ér tán
- 成语解释:
- 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
- 成语出处:
- 《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
224
扪虱而言
- 成语拼音:
- mén shī ér yán
- 成语解释:
- 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 成语出处:
- 唐·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
225
逆流而上
- 成语拼音:
- nì liú ér shàng
- 成语解释:
-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 成语出处: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226
怒目而视
- 成语拼音:
- nù mù ér shì
- 成语解释:
-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
227
逆天而行
- 成语拼音:
- nì tiān ér xíng
- 成语解释:
-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
228
拍案而起
- 成语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成语解释:
-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229
匍匐而行
- 成语拼音:
- pú fú ér xíng
- 成语解释:
-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
- 成语出处: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
230
否极而泰
- 成语拼音:
- pǐ jí ér tài
- 成语解释:
-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 成语出处:
-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
231
破壳而出
- 成语拼音:
- pò ké ér chū
- 成语解释:
-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 成语出处:
-
232
破门而出
- 成语拼音:
- pò mén ér chū
- 成语解释:
- 打破门冲了出去。比喻坏人急迫地跳出来干坏事或比喻克服种种限制。
- 成语出处:
- 廖沫沙《“史”和“戏”》:“而你却开始‘破门而出’了,历史家,却来写戏。”
-
233
破门而入
- 成语拼音:
- pò mén ér rù
- 成语解释:
- 砸开门进去。多指盗贼行为。
- 成语出处:
- ?
-
234
平心而论
- 成语拼音:
- píng xīn ér lùn
- 成语解释: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成语出处: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
235
否终而泰
- 成语拼音:
- pǐ zhōng ér tài
- 成语解释:
- 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 成语出处:
-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236
倾耳而听
- 成语拼音:
- qīng ěr ér tīng
- 成语解释:
-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 成语出处:
-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
237
墙面而立
- 成语拼音:
- qiáng miàn ér lì
- 成语解释:
- 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而立”。
- 成语出处:
- 《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
238
群起而攻之
- 成语拼音:
-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 成语解释:
-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239
取瑟而歌
- 成语拼音:
- qǔ sè ér gē
- 成语解释:
- 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
240
翘足而待
- 成语拼音:
- qiáo zú ér dài
- 成语解释:
- 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 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