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文徵明

拨尽炉灰夜欲晨,不知飘泊潞河滨。
灯花自照还家梦,道路谁怜去国人。
浩荡江湖容白发,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应免逐鸡声起,无复鸣珂候紫宸。
分类:

作者简介(文徵明)

文徵明头像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除夕》文徵明 翻译、赏析和诗意

《除夕》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拨尽炉灰夜欲晨,
不知飘泊潞河滨。
灯花自照还家梦,
道路谁怜去国人。
浩荡江湖容白发,
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应免逐鸡声起,
无复鸣珂候紫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除夕夜的寂寥和离乡之苦。诗人文徵明在除夕的夜晚独自坐在炉旁,拨尽了炉中的灰烬,意味着时间已经接近黎明。他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像漂泊在潞河岸边的人一样度过这个夜晚。灯花照亮了他心中的家乡梦,但他却不知道前方的道路上是否有人同情他离开家乡的遭遇。

诗人形容自己已经年过半百,白发苍苍,像浩荡的江湖一样广阔无边。他的青春岁月被浪费在等待中,像是坐在船上等待青春的到来。他希望能摆脱被鸡鸣声惊醒的命运,不再等待被召见入朝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寂寥和离乡之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将自己置身于漂泊和离散的境遇中,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拨尽炉灰、灯花自照,以及浩荡江湖和白发等,通过这些形象的营造,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自己个体的遭遇和情感抒发,体现了普通人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中的无助和困惑。

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乡之苦和对不确定未来的担忧,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它通过个人的感受和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除夕》文徵明 拼音读音参考

chú xī
除夕

bō jǐn lú huī yè yù chén, bù zhī piāo bó lù hé bīn.
拨尽炉灰夜欲晨,不知飘泊潞河滨。
dēng huā zì zhào huán jiā mèng, dào lù shuí lián qù guó rén.
灯花自照还家梦,道路谁怜去国人。
hào dàng jiāng hú róng bái fà, cuō tuó zhōu jí dài qīng chūn.
浩荡江湖容白发,蹉跎舟楫待青春。
zhǐ yīng miǎn zhú jī shēng qǐ, wú fù míng kē hòu zǐ chén.
只应免逐鸡声起,无复鸣珂候紫宸。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学组词《除夕》专题为您介绍除夕古诗,除夕文徵明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