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十三首)》 刘基

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
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
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
¤
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杂诗(三十三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诗(三十三首)》是明代刘基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
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
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云、月、风、烟雾以及堕落的蒿棘等自然景物,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作者借助自然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化,以及人们在环境中的挣扎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意象,通过对云、月、风、烟雾等自然元素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首句“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表达了人们虽然对于人生的奥秘和未知感到困惑,但内心的精神和灵魂依然存在。接着,“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将人比喻为飞蛾,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光明和美好时的盲目和妒嫉之情。

下一句“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描绘了风和烟雾的飘散,暗示了人生中的纷乱和不确定性。最后一句“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在纷繁世事中迷失自我的疑问。蒿棘象征着人生的艰难和困境,作者在此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质疑生活的不公和艰辛。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疑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类处境的感慨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诗(三十三首)》刘基 拼音读音参考

zá shī sān shí sān shǒu
杂诗(三十三首)

yún yuè suī bù míng, jīng pò gù zhǎng zài.
云月虽不明,精魄固长在。
fēi é yì hé zhī, chéng shí dù guāng cǎi.
飞蛾亦何知,乘时妒光彩。
tiān gāo duō piāo fēng, yān wù zhōng ài dài.
天高多飘风,烟雾中叆叇。
fēn fēn duò hāo jí, zhōng jìng wèi hé zuì.
纷纷堕蒿棘,终竟为何罪。
¤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学组词《杂诗(三十三首)》专题为您介绍杂诗(三十三首)古诗,杂诗(三十三首)刘基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