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罗隐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分类:

作者简介(罗隐)

罗隐头像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梅》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梅》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赐一抹胭脂腮颊上,
瓶中傲然矜持,如笛哀。
即便未能成为佳肴的一部分,
曾与将军顿悟良谋。

诗意:
《梅》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哀愁和孤寂之情。诗中的梅花独立高雅,与众不同,象征了诗人内心中的独立意志和独特的个性。梅花的纯洁、坚强和坚守独立的品质,与诗人自身的境遇产生了共鸣。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隐约的哀愁。诗人将梅花赋予了一种傲然矜持的形象,形容梅花如同盛装的胭脂,坚毅而优美。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诗意深沉。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将军顿悟良谋的形象来暗示自己,并表达了自己与将军一样,无论境遇如何,都能坚守初心,坚定自我。整首诗以木兰辞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坚强的期待和自信。同时,通过梅花的形象,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坚毅与美丽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梅花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强。梅花傲然独立的形象象征了诗人个性中的坚守和独特,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的美丽和坚毅品质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méi

tiān cì yān zhī yī mǒ sāi, pán zhōng lěi luò dí zhōng āi.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suī rán wèi dé hé gēng biàn, céng yǔ jiāng jūn zhǐ kě lái.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学组词《梅》专题为您介绍梅古诗,梅罗隐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