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海上刻诗》 李赞华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分类:

作者简介(李赞华)

李赞华头像

李赞华一般指耶律倍。耶律倍(899年―936年),小字图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升东平为南京。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葬显陵。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立木海上刻诗》李赞华 翻译、赏析和诗意

立木海上刻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中文译文:

立在海上的木头上刻的诗

小山压在大山上,大山完全无力。
害羞地见到故乡的人,从此投奔外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赞华所作,通过简洁叙述表达了一个人远离故乡的心情和选择。

首两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用比喻的手法,将个体的力量与整体的力量进行对比。小山压在大山之上,大山却无力抗衡,暗指个人面对整体的力量时的无力感。这里,“小山”可以指代个体、个人,而“大山”则可指代社会、环境,无力的大山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微弱。

接下来的两句“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故乡人时的羞愧和逃离的决心。当诗人回到故乡看到熟悉的人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羞愧和尴尬,于是决定离开故土,投奔外国。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精炼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面临逆境和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选择离开故乡、远离熟悉的环境的决心和心情。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于逃离故土的复杂情感,既有羞愧和无奈,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希望。

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和无力感,并在离乡之际抒发对未知前途的期许。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立木海上刻诗》李赞华 拼音读音参考

lì mù hǎi shàng kè shī
立木海上刻诗

xiǎo shān yā dà shān, dà shān quán wú lì.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xiū jiàn gù xiāng rén, cóng cǐ tóu wài guó.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学组词《立木海上刻诗》专题为您介绍立木海上刻诗古诗,立木海上刻诗李赞华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