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之教的意思 不教之教的读音和出处

  • jiào
  • zhī
  • jiào
成语名称:
不教之教
成语拼音:
[bù jiào zhī jiào]
成语解释: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成语例句: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不教之教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指自然的教育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不教之教
英文翻译:
A bad teach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不教之教”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相同的成语 春秋成语 B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直接 方式 进行 日常 言行 很自然
更多含义:
“不教之教”强调通过非直接教导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如以身作则或环境熏陶,其核心在于“无言之化”,例如长辈以行为示范影响晚辈,与“潜移默化”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更侧重环境对人的长期感染,而“不教之教”更突出教育方式的隐蔽性与主动性,类似“身教重于言教”强调行为示范优于口头说教,但“不教之教”涵盖范围更广,包括自然情境中的启发,与“无为而治”存在部分交集,但后者侧重管理策略,而“不教之教”聚焦教育方法,此外,“耳濡目染”强调长期接触中的被动学习,而“不教之教”隐含教育者的设计意图,与“言传身教”相比,后者强调“言”与“行”并重,而“不教之教”则弱化语言教导,突出间接影响。

“不教之教”的单字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不教之教”的相关成语

“不教之教”的关联成语

* 不教之教的意思 不教之教的成语解释 不教之教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