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读音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意思
辞典解释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zhōng huá wén huà fù xīng yùn dòng 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海内外人士响应总统蒋公复兴文化的号召,集会于阳明山中山楼,正式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展开文化复兴运动。
- 中
- 華
- 文
- 化
- 復
- 興
- 運
- 動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zhōng huá wén huà fù xīng yùn dòng]
- 汉字注音:
- ㄓㄨㄥ ㄏㄨㄚˊ ㄨㄣˊ ㄏㄨㄚˋ ㄈㄨˋ ㄒㄧㄥ ㄩㄣˋ ㄉㄨㄥˋ
- 简繁字形:
-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 是否常用:
- 否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意思
辞典解释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zhōng huá wén huà fù xīng yùn dòng ㄓㄨㄥ ㄏㄨㄚˊ ㄨㄣˊ ㄏㄨㄚˋ ㄈㄨˋ ㄒㄧㄥ ㄩㄣˋ ㄉㄨㄥˋ 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海内外人士响应总统蒋公复兴文化的号召,集会于阳明山中山楼,正式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展开文化复兴运动。
网络解释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单字解释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華】:[huá]1.中國、華夏的簡稱。《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2.光彩、光澤。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南唐·李煜《秋鶯詩》:“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3.時光:“年華”、“韶華”。唐·劉方平《秋夜泛舟詩》:“歲華空復晚,相思不堪愁。”4.文采、文飾:“樸實無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5.化妝用的粉。《文選·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弗御。”6.文章、事物精要的部分:“精華”。唐·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7.中國的:“華語”、“華僑”。《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贊曰》:“不率華禮,莫有典書。”《北史•卷三十六•薛辯傳》:“於是風化大行,有同華俗。”8.美麗有光彩的:“華燈初上”。《三國•魏•鍾會•孔雀賦》:“五色點注,華羽參差。”《隋書•卷二十三•五行志下》:“於仙都苑穿池築山,樓殿間起,窮華極麗。”9.繁盛:“繁華”、“榮華”。《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10.虛空不實的。《晉書•卷七十五•范汪傳》:“飾華言以翳實,騁繁文以惑世。”11.(頭髮)花白。《墨子•脩身》:“華髮隳顛,而猶弗舍者,其唯聖人乎!”宋•陸游《適閩詩》:“功名塞外心空壯,詩酒樽前髮已華。”[huà]1.見“華山(华山)”條。2.姓。如漢代有華佗。[huā]植物的花朵。同“花”:“春華秋實”。《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復】:1.“复”的繁体字。2.返、還。《爾雅•釋言》:“復,返也。”《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3.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恢復”、“康復”、“回復”、“收復”。《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三去相,三復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4.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5.免附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6.再、又:“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燃”。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7.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8.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9.姓。如元代有復見心。10.“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復為還、返,複為有夾裡的衣服,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但在某些語詞的特定用法上,卻不可相混。如“復興”不作“複興”、“覆興”,“複數”不作“復數”、“覆數”,“覆蓋”不作“復蓋”、“複蓋”。因此使用這三字,除其意義相通部分外,仍應注意各字單用本義之區別。
【興】:1.起身;起來。2.興起。3.派遣;出發。4.徵聚。5.推舉;起用。6.產生。7.猶動。8.猶作。9.猶升。10.倡導。11.創辦;舉辦。12.設立;製造。13.成功;成就。14.昌盛;興旺。15.胖。16.流行;時行。17.寵慣。18.准許,許可。19.或許,也許。20.語氣詞。21.姓。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读音是:zhōng huá wén huà fù xīng yùn dòng,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意思:辞典解释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zhōng huá wén huà fù xīng yùn dòng 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海内外人士响应总统蒋公复兴文化的号召,集会于阳明山中山楼,正式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展开文化复兴运动。
辞典解释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zhōng huá wén huà fù xīng yùn dòng ㄓㄨㄥ ㄏㄨㄚˊ ㄨㄣˊ ㄏㄨㄚˋ ㄈㄨˋ ㄒㄧㄥ ㄩㄣˋ ㄉㄨㄥˋ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海内外人士响应总统蒋公复兴文化的号召,集会于阳明山中山楼,正式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展开文化复兴运动。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華】:[huá]1.中國、華夏的簡稱。《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2.光彩、光澤。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南唐·李煜《秋鶯詩》:“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3.時光:“年華”、“韶華”。唐·劉方平《秋夜泛舟詩》:“歲華空復晚,相思不堪愁。”4.文采、文飾:“樸實無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5.化妝用的粉。《文選·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弗御。”6.文章、事物精要的部分:“精華”。唐·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7.中國的:“華語”、“華僑”。《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贊曰》:“不率華禮,莫有典書。”《北史•卷三十六•薛辯傳》:“於是風化大行,有同華俗。”8.美麗有光彩的:“華燈初上”。《三國•魏•鍾會•孔雀賦》:“五色點注,華羽參差。”《隋書•卷二十三•五行志下》:“於仙都苑穿池築山,樓殿間起,窮華極麗。”9.繁盛:“繁華”、“榮華”。《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10.虛空不實的。《晉書•卷七十五•范汪傳》:“飾華言以翳實,騁繁文以惑世。”11.(頭髮)花白。《墨子•脩身》:“華髮隳顛,而猶弗舍者,其唯聖人乎!”宋•陸游《適閩詩》:“功名塞外心空壯,詩酒樽前髮已華。”[huà]1.見“華山(华山)”條。2.姓。如漢代有華佗。[huā]植物的花朵。同“花”:“春華秋實”。《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復】:1.“复”的繁体字。2.返、還。《爾雅•釋言》:“復,返也。”《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3.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恢復”、“康復”、“回復”、“收復”。《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三去相,三復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4.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5.免附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6.再、又:“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燃”。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7.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8.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9.姓。如元代有復見心。10.“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復為還、返,複為有夾裡的衣服,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但在某些語詞的特定用法上,卻不可相混。如“復興”不作“複興”、“覆興”,“複數”不作“復數”、“覆數”,“覆蓋”不作“復蓋”、“複蓋”。因此使用這三字,除其意義相通部分外,仍應注意各字單用本義之區別。
【興】:1.起身;起來。2.興起。3.派遣;出發。4.徵聚。5.推舉;起用。6.產生。7.猶動。8.猶作。9.猶升。10.倡導。11.創辦;舉辦。12.設立;製造。13.成功;成就。14.昌盛;興旺。15.胖。16.流行;時行。17.寵慣。18.准許,許可。19.或許,也許。20.語氣詞。2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