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殿的读音 集賢殿的意思

集贤殿 (唐朝宫殿名)集贤殿,又名集贤书院、集贤殿书院,中国唐代收藏典籍之所。 集贤书院与汉、隋、唐诸朝以来的天禄阁、文德殿、文林馆、麟趾殿、观文殿等一脉相传。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四月,诏改“丽正殿”为集贤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等十八人,集贤院成为唐代最大的图书典藏机构,兼有修撰、侍读之功能[1]。 宋朝创立史馆、昭文馆、集贤书院,合称“三馆”,赐名崇文院。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建有秘阁,专收善本。元代图籍归秘书监,虽仍有集贤院,秩从二品[2],但已不再是宫廷文人的活动中心。明清两朝则徒有集贤院之名,清中叶以后,勺园旧址改为集贤院[3]。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集贤院一度是囚禁英法俘虏的地方,后与圆明园同毁于大火。
  • xián
  • diàn 殿

“集賢殿”的读音

拼音读音
[jí xián diàn]
汉字注音:
ㄐㄧˊ ㄒㄧㄢˊ ㄉㄧㄢˋ
简繁字形:
集贤殿
是否常用:

“集賢殿”的意思

基本解释

1.唐宫殿名。开元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 2.指集贤殿书院。

辞典解释

集贤殿  jí xián diàn  ㄐㄧˊ ㄒㄧㄢˊ ㄉㄧㄢˋ  

唐代设立的文学三馆之一,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等事的官署。原名集仙殿,至唐玄宗开元中改称为「集贤殿」。以五品以上为学士,宰相知院事。

网络解释

集贤殿 (唐朝宫殿名)

集贤殿,又名集贤书院、集贤殿书院,中国唐代收藏典籍之所。
集贤书院与汉、隋、唐诸朝以来的天禄阁、文德殿、文林馆、麟趾殿、观文殿等一脉相传。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四月,诏改“丽正殿”为集贤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等十八人,集贤院成为唐代最大的图书典藏机构,兼有修撰、侍读之功能[1]。
宋朝创立史馆、昭文馆、集贤书院,合称“三馆”,赐名崇文院。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建有秘阁,专收善本。元代图籍归秘书监,虽仍有集贤院,秩从二品[2],但已不再是宫廷文人的活动中心。明清两朝则徒有集贤院之名,清中叶以后,勺园旧址改为集贤院[3]。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集贤院一度是囚禁英法俘虏的地方,后与圆明园同毁于大火。

“集賢殿”的单字解释

:1.集合;聚集:汇集。齐集。集思广益。惊喜交集。2.集市:赶集。3.集子:诗集。文集。全集。地图集。4.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影片上下两集,一次放映。三十集电视连续剧。5.集合6.的简称。7.姓。
:同“”。
殿:1.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佛殿。大雄宝殿。太和殿。金銮殿。2.(Diàn)姓。3.在最后:殿后。殿军。
* 集賢殿的读音是:jí xián diàn,集賢殿的意思:集贤殿 (唐朝宫殿名)集贤殿,又名集贤书院、集贤殿书院,中国唐代收藏典籍之所。 集贤书院与汉、隋、唐诸朝以来的天禄阁、文德殿、文林馆、麟趾殿、观文殿等一脉相传。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四月,诏改“丽正殿”为集贤院,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等十八人,集贤院成为唐代最大的图书典藏机构,兼有修撰、侍读之功能[1]。 宋朝创立史馆、昭文馆、集贤书院,合称“三馆”,赐名崇文院。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建有秘阁,专收善本。元代图籍归秘书监,虽仍有集贤院,秩从二品[2],但已不再是宫廷文人的活动中心。明清两朝则徒有集贤院之名,清中叶以后,勺园旧址改为集贤院[3]。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集贤院一度是囚禁英法俘虏的地方,后与圆明园同毁于大火。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