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臂之盟的意思 割臂之盟的读音和出处

  • zhī
  • méng
成语名称:
割臂之盟
成语拼音:
[gē bì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成语例句:
如昭公讳孟子之姓,庄公强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礼废了,那淫僻之乱莫不从此而生。(清 李汝珍清《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指男女秘订婚约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割臂之盟
英文翻译:
A fraternal Allianc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割臂之盟”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左传的成语 春秋成语 战国成语
成语关注:
刺破 胳臂 盟约 婚约 泛指 手臂 立誓 男女
更多含义:
“割臂之盟”特指以割破手臂的极端方式订立誓约,强调用自残行为表达决心,带有悲壮色彩,如《左传》中记载的公子彄与庄公之事,其他类似成语侧重不同,“歃血为盟”以牲畜血为仪式,象征庄重而非自残,“生死与共”强调共同承担命运,不涉及身体伤害,“海誓山盟”多用于爱情誓言,以自然为喻,情感浪漫,“刎颈之交”突出友谊深厚,以生死托付为象征,不强调盟约形式,相比之下,“割臂之盟”更凸显个体牺牲的决绝与悲情,其他词语或侧重集体仪式,或强调情感深度,但均无自残元素。

“割臂之盟”的单字解释

】: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bì]胳膊:左臂。臂力。振臂高呼。[bei]见〖胳臂〗。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宣誓缔约:会盟。海誓山盟。2.发(誓):盟一个誓。3.旧时结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团体与团体、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工农联盟。军事同盟。5.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割臂之盟”的近义词

“割臂之盟”的相关成语

“割臂之盟”的关联成语

* 割臂之盟的意思 割臂之盟的成语解释 割臂之盟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