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凿冰炭的意思 枘凿冰炭的读音和出处
- 枘
- 凿
- 冰
- 炭
- 成语名称:
- 枘凿冰炭
- 成语拼音:
- [ruì záo bīng t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 成语出处: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 成语例句: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枘鑿冰炭
- 英文翻译:
- A hole in a hole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枘凿冰炭”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冰的成语 老子的成语 R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比喻 事物 对立 兼容 参见 枘凿方圆
- 更多含义:
- “枘凿冰炭”侧重强调事物本质的冲突对立,如方榫与圆孔、冰与炭因属性截然相反而无法相容,多用于抽象矛盾或客观现象,不涉及主观情感,其他类似成语侧重点不同,“水火不容”突出两者性质相克且无法共存,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或立场的激烈对立,如仇敌或派系斗争,“势不两立”强调敌对双方因仇恨或利益冲突而无法并存,带有强烈主观对抗色彩,如生死之争,“格格不入”则泛指事物之间不协调、不契合的状态,程度较轻,如习惯或观念差异,而“枘凿冰炭”更强调本质矛盾,常用于哲学或理论层面的不可调和性。
“枘凿冰炭”的单字解释
【枘】:榫子: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
【凿】:1.凿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2.打孔;挖掘:凿一个眼儿。凿井抗旱。3.明确;真实:确凿。4.榫(sǔn)眼:圆凿方枘。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炭】:1.木炭。2.像炭的东西:山楂炭。3.〈方〉煤:阳泉大炭(山西阳泉出的一种煤)。
“枘凿冰炭”的相关成语
“枘凿冰炭”的关联成语
枘字的成语
凿字的成语
冰字的成语
炭字的成语
枘开头的成语
凿开头的成语
冰开头的成语
炭开头的成语
rui的成语
zao的成语
bing的成语
tan的成语
rzbt的成语
枘凿什么什么的成语
枘什么冰什么的成语
枘什么什么炭的成语
什么凿冰什么的成语
什么凿什么炭的成语
什么什么冰炭的成语
* 枘凿冰炭的意思 枘凿冰炭的成语解释 枘凿冰炭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