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塞野的意思 漫山塞野的读音和出处

  • màn
  • shān
  • sāi
成语名称:
漫山塞野
成语拼音:
[màn shān sāi yě]
成语解释:
同“漫山遍野”。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
成语例句: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2回:“刀枪旗帜,漫山塞野,离城止隔咫尺矣。”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漫山僿野
英文翻译:
all over the mountains and plain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漫山塞野”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描写山水的成语 山的成语 山水的成语
成语关注:
更多含义:
“漫山塞野”并非常用成语,正确表述应为“漫山遍野”,其强调事物数量多且覆盖范围广,多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或人群,如“漫山遍野的野花”,侧重视觉上的广阔感。与之相似的“铺天盖地”则突出事物来势迅猛且密集,常用于描述抽象事物或突发情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隐含压迫性。而“星罗棋布”特指分布规律且分散,多用于人工建造的事物,如“星罗棋布的村庄”,强调空间排列的均衡感。“比比皆是”侧重普遍性,强调同一类事物随处可见,如“优秀人才比比皆是”,但不强调具体空间范围。此外,“满坑满谷”多用于口语,强调堆积的杂乱感,如“仓库里满坑满谷的货物”,而“触目皆是”则突出视觉冲击,如“街道上触目皆是垃圾”。这些词语虽都含“多”的语义,但适用场景与情感色彩各有侧重。

“漫山塞野”的单字解释

】: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漫山塞野”的反义词

“漫山塞野”的近义词

“漫山塞野”的相关成语

“漫山塞野”的关联成语

“漫山塞野”造句

大哥引我、三弟纵立刻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刘备、关、张纵马奔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传令军士一面搜山,一面填塞白河,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

刘备与关张三人策马登上土坡遥望,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还有大旗上写着“天公将军”。

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刘备领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元帅”。

行无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行军不到两天的路程,忽然听到一座山背后喊声大震,众人连忙纵马上到高处向着远方看去,只见此时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玄德回顾,止有三十余骑跟随,急欲奔还小沛,早望见小沛城中火起,只得弃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见曹军漫山塞野,截住去路。

张伟引崔钦、裴元绍策马奔上一处高坡,只见前方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 漫山塞野的意思 漫山塞野的成语解释 漫山塞野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