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虎之蹊的意思 饿虎之蹊的读音和出处

  • è 饿
  • zhī
成语名称:
饿虎之蹊
成语拼音:
[è hǔ zhī xī]
成语解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成语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成语例句: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餓虎之蹊
英文翻译:
A hungry tiger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饿虎之蹊”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虎的成语 史记的成语 比如的成语
成语关注:
比喻 危险 处所
更多含义:
“饿虎之蹊”指饥饿老虎出没的小路,比喻潜藏危险的路径,强调危险近在咫尺且难以察觉,如“蹊”暗示隐蔽性,其他类似成语侧重不同,如“龙潭虎穴”形容极端危险的环境,侧重环境本身的凶险,“刀山火海”强调需克服的艰难险阻,常用于表达决心,“如履薄冰”突出谨慎小心的状态,风险隐含但未必爆发,“险象环生”直接描述危险接连发生,不强调路径或隐蔽性,“饿虎之蹊”则通过“蹊”字将危险具象为一条必经之路,暗示被迫面对或无意闯入的危机,与其他成语的泛指性形成区别。

“饿虎之蹊”的单字解释

饿】:1.肚子空,想吃东西(跟“饱”相对):饥饿。饿虎扑食。肚子很饿。2.使挨饿:牲口多拉几趟不要紧,可别饿着它。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qī]〔蹊跷〕也说跷蹊。奇怪可疑。[xī]小路。

“饿虎之蹊”的相关成语

“饿虎之蹊”的关联成语

* 饿虎之蹊的意思 饿虎之蹊的成语解释 饿虎之蹊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