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1617个)
-
321
方寸之地
- 成语拼音:
- fāng cùn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指心。
- 成语出处: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
322
肤寸之地
- 成语拼音:
- fū cùn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
323
分寸之功
- 成语拼音:
- fēn cùn zhī gōng
- 成语解释:
-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
324
覆车之轨
- 成语拼音:
- fù chē zhī guǐ
- 成语解释:
- 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 成语出处:
- 汉·陈忠《清盗源疏》:“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却冀长存,非所敢闻。”
-
325
风尘之会
- 成语拼音:
- fēng chén zhī huì
- 成语解释:
- 风尘:比喻战乱;会:时机。指战乱发生之际。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
-
326
覆车之鉴
- 成语拼音:
- fù chē zhī ji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 成语出处:
- 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
327
风尘之惊
- 成语拼音:
- fēng chén zhī jīng
- 成语解释:
- 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 成语出处:
- 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
328
风尘之警
- 成语拼音:
- fēng chén zhī jǐng
- 成语解释:
- 风尘:战乱;警:警报。战乱发生的警报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
329
覆车之戒
- 成语拼音:
- fù chē zhī jiè
- 成语解释:
- 比喻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 成语出处:
- 《晋书 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
-
330
非常之谋
- 成语拼音:
- fēi cháng zhī móu
- 成语解释:
- 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
- 成语出处: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
331
分寸之末
- 成语拼音:
- fēn cùn zhī mò
- 成语解释:
- 比喻微少、细小。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
332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 成语拼音:
-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
- 成语解释:
- 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
333
风尘之声
- 成语拼音:
- fēng chén zhī shēng
- 成语解释: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 成语出处:
-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
334
风尘之言
- 成语拼音:
- fēng chén zhī yán
- 成语解释: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 成语出处:
- 《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
335
腐肠之药
- 成语拼音:
- fǔ cháng zhī yào
- 成语解释:
- 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
- 成语出处:
- 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
336
覆车之辙
- 成语拼音:
- fù chē zhī zhé
- 成语解释:
- 覆车:翻车;辙: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 成语出处:
- 《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337
锋镝之苦
- 成语拼音:
- fēng dí zhī kǔ
- 成语解释:
- 锋:刀尖;镝:箭头;锋镝:刀剑,指战争。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
- 成语出处: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4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
-
338
负鼎之愿
- 成语拼音:
- fù dǐng zhī yuàn
- 成语解释:
- 鼎:古代立国的重器。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 成语出处: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
339
非分之财
- 成语拼音:
- fēi fèn zhī cái
- 成语解释:
-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 成语出处:
-
340
葑菲之采
- 成语拼音:
- fēng fēi zhī cǎi
- 成语解释:
- 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原比喻夫妻相处,应发德为重,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后常用作请人有所采取的谦词。
- 成语出处:
- 《诗经 邶风 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