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1617个)
-
361
父母之国
- 成语拼音:
- fù mǔ zhī guó
- 成语解释:
- 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
36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成语拼音: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成语解释:
-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 成语出处: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363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成语拼音: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
- 成语解释: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364
风木之思
- 成语拼音:
- fēng mù zhī sī
- 成语解释: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 成语出处:
- 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
365
分内之事
- 成语拼音:
- fèn nèi zhī shì
- 成语解释:
-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 成语出处:
- 《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
366
蜚蓬之问
- 成语拼音:
- fēi péng zhī wèn
- 成语解释:
- 蜚:通“飞”;蓬:蓬草。比喻无根据的传闻
- 成语出处: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
-
367
覆盆之冤
- 成语拼音:
- fù pén zhī yuān
- 成语解释:
- 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
- 成语出处:
- 《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
368
焚如之祸
- 成语拼音:
- fén rú zhī huò
- 成语解释:
- 焚如:指燃烧或火灾。遭受火烧的灾祸
- 成语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人神弗右,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
369
妇人之见
- 成语拼音:
- fù rén zhī jiàn
- 成语解释:
- 见:见识。女人的短浅见识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男子不听妇人言,我是妇人之见,谁教你句句依我?”
-
370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成语拼音:
-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成语解释:
- 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成语出处:
- 《晋书·孔严传》:“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371
妇人之仁
- 成语拼音:
- fù rén zhī rén
- 成语解释:
- 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372
发轫之始
- 成语拼音:
- fā rèn zhī shǐ
- 成语解释:
- 发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发端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
373
风树之悲
- 成语拼音:
- fēng shù zhī bēi
- 成语解释:
-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
374
风树之感
- 成语拼音:
- fēng shù zhī gǎn
- 成语解释:
-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375
覆餗之患
- 成语拼音:
- fù sù zhī huàn
- 成语解释: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 成语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
-
376
负俗之累
- 成语拼音:
- fù sú zhī lèi
- 成语解释:
-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 成语出处: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
-
377
肤受之诉
- 成语拼音:
- fū shòu zhī sù
- 成语解释:
- 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 成语出处:
- 《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
378
匪石之心
- 成语拼音:
- fěi shí zhī xīn
- 成语解释:
- 比喻坚贞不渝
- 成语出处:
- 《诗经 邶风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379
肤受之愬
- 成语拼音:
- fū shòu zhī xiāng
- 成语解释:
-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
380
覆餗之衅
- 成语拼音:
- fù sù zhī xìn
- 成语解释: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 成语出处:
- 《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