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成语分类
其它热搜成语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1617个)
-
341
泛泛之交
- 成语拼音:
- fàn fàn zhī jiāo
- 成语解释:
- 交情不深的朋友。
- 成语出处: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
342
非分之念
- 成语拼音:
- fēi fèn zhī niàn
- 成语解释:
- 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
- 成语出处: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
343
泛泛之谈
- 成语拼音:
- fàn fàn zhī tán
- 成语解释:
- 一般化地泛泛地谈谈(泛泛:浮浅不深入)。指讲话或写文章不深刻。
- 成语出处:
- 孙犁《澹定集·辟栏说明》:“一切泛泛之谈,故弄玄虚,自我吹嘘之作,虽名家不收。”
-
344
肺腑之谈
- 成语拼音:
- fèi fǔ zhī tán
- 成语解释:
- 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
-
345
非分之想
- 成语拼音:
- fēi fèn zhī xiǎng
- 成语解释:
- 分;本分。超出本分的想法;不安分的念头。指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奢望。
- 成语出处:
- 鲁迅《花边文学 命运》:“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
346
肺腑之言
- 成语拼音:
- fèi fǔ zhī yán
- 成语解释:
-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 成语出处:
-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
347
匪躬之操
- 成语拼音:
- fěi gōng zhī cāo
- 成语解释: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 成语出处:
- 《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
348
簠簋之风
- 成语拼音:
- fǔ guǐ zhī fēng
- 成语解释: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 成语出处: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
349
匪躬之节
- 成语拼音:
- fěi gōng zhī jié
- 成语解释: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 成语出处:
- 《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
350
附骨之疽
- 成语拼音:
- fù gǔ zhī jū
- 成语解释:
- 附:靠近;疽:毒疮。紧贴骨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
- 成语出处:
- 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
351
逢君之恶
- 成语拼音:
- féng jūn zhī è
- 成语解释:
-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 成语出处:
- 《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352
反间之计
- 成语拼音:
- fǎn jiàn zhī jì
- 成语解释:
-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 成语出处:
- 《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
353
缚鸡之力
- 成语拼音:
- fù jī zhī lì
- 成语解释:
-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 成语出处: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
354
泛驾之马
- 成语拼音:
- fěng jià zhī mǎ
- 成语解释:
- 泛驾:覆驾,不受驾驭。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敢于创新的英雄人物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
355
奋矜之容
- 成语拼音:
- fèn jīn zhī róng
- 成语解释:
- 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
- 成语出处:
- 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
356
风雷之变
- 成语拼音:
- fēng léi zhī biàn
- 成语解释:
- 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 成语出处:
- 据《书 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
357
焚林之求
- 成语拼音:
- fén lín zhī qiú
- 成语解释:
- 焚:烧。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
358
蕃篱之鷃
- 成语拼音:
- fān lí zhī yàn
- 成语解释:
- 蕃:通“藩”;蕃篱:篱笆;鷃:鹌鹑。栖息在篱笆上的鹌鹑。比喻鼠目寸光,见识狭小的人
- 成语出处:
-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
359
父母之邦
- 成语拼音:
- fù mǔ zhī bāng
- 成语解释:
- 指祖国。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360
风木之悲
- 成语拼音:
- fēng mù zhī bēi
- 成语解释: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